Image
February 08, 2025

張忠謀自傳(上/下)

字體大小:

讀書,是的,農曆年假期間,我還讀了《張忠謀自傳 上冊》,和智者精神交流,這是與潛意識溝通的一個大絕招。

他的下冊,我在2025跨年前即已讀完,低迴沉吟自傳中的文字與生命故事,竟比101煙火還精彩奪目。
也是由此書而起,讓我決定接力賽般,回頭閱覽26年前出版的上冊。
 

張忠謀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海明威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
張忠謀說:「兩者我都有。」

他沒有浮誇,上下兩冊的自傳,都是他親筆寫下,沒有一個晦澀艱深的字,讓我們可以輕易與他徜徉在意識的海洋,跟著他的潛意識洋流,帶我們看到他在徳儀25年生涯的風華與憔悴,台積電從篳路藍縷的孤寂到大放異彩的歷程。
看他在最好的中年,創辦台積電,苦思每一個策略,精心布局每一次戰役,締造了咆哮的90年代,和絢爛的21世紀。
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公司。

以下,是張忠謀自序:

「下冊」的第一篇「德儀篇」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敘述我自 27 歲至 52 歲黃金年齡的崛起及衰退。
德儀時期也是我最為熱情澎湃的年代。
德儀讓我「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此,我無比地感激。
但是,它對我的培植也激發了我要登上德儀顛峰的雄心。
但是,這雄心是無法實現的;不說別的,只看 1970 年代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客觀環境,就可斷定我的雄心很難很難實現。
但是我的痴心,居然使我「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在德儀多滯留了 5、6 年,後來連婚姻都賠上了。
現在回想,那 5、6 年是多麼絕望的 5、6 年!

台積電成功後,常常浮現在我心頭的是:假使我在 1970 年代真的登上德儀的顛峰,我會怎樣?半導體業又會怎樣?
我想我會自德儀退休,現在會是德克薩斯州老人(請參考本書第一章)。

至於半導體業呢?美國歷史學者及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在 2023 年訪問台灣與我對談時,說台積電恐怕會變成德(儀)積電,如果真的這樣,那可是要影響地緣政治的。

「下冊」的其餘三分之二當然是台積電,我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
讀者,尤其台灣讀者,我想相當知道台積電。
但是讀者們知道的台積電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台積電。
其實,台積電並非「一帆風順」。
我也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
這些,都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吧。

最後,我必須說明此書是我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
書中表達的觀點,是我的觀點。
我非常慶幸在 1985 年,我自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我也非常慶幸,這約會讓我創造了台積電(請參閱第 16 章),而且做了 31 年(包括公司登記後、營業前的 1 年)董事長。
但是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約 16 萬人)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
我對他們致敬!

沈唐 我懂你

點擊次數:

Categories: 沈唐書摘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