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ebruary 08, 2025

2025年台灣「超高齡社會」

字體大小:

2025年的台灣,將會迎來「超高齡社會」,意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已經達20%,每5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

台灣自2018年步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超過14%),轉為超高齡社會,竟只花7年時間,速度驚人。

今天回顧多年前(2016)我在上海交大的經濟論述,奉勸大家,不要太早離開工作崗位,因為勞動力也正在高齡化。

沈唐 我懂你

 


(2016年 沈唐 撰文)剛剛從上海翻牆過來,看到許多長輩朋友在動態貼文談到台灣目前經濟現況,心有戚戚,有些話我在自己的粉絲頁已經說過,不多贅述,但內心的感同身受藉自己版面,再牢騷一下吧!

在上海交通大學受到顧建光教授的指導,專攻中國政治與經濟,我的論文即具現實意義,探討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窮二白的中國是如何利用外資,改善自己體弱多病的本質,當初又是怎麼用「市場換技術」、「市場換資金」,外資政策如何靠著“摸石頭過河”且戰且走,達到現在眾人皆知的經濟規模。並且提出2014年「一帶一路」是中國看到遍及海外華人的潛力與實力,要布局東南亞的對外投資計畫,以及2016-2020「十三五」計畫的體現。

我的文章藉由公共政策分析模型與「四缺口理論」分別從外匯、儲蓄、稅收、技術等四大層面一一探討,率先提出以「國民待遇化」作為時間點區隔,研究發現中國整個外資政策的重點就是在「變」,怎麼「變」,正好可以看出中共在「變局」當中是如何適應無常、體現日常的作為,也是我這三年來以台灣人的視角,浸淫在浩瀚的中國外資政策條例中,具體梳理與實踐的呈現!

我的研究中也有提到,台灣從過去十年來對大陸的投資金額與項目數皆已呈現下降趨勢,主要就是取消超國民待遇化制度,獲利大不如從前。
而台灣《天下》雜誌在2014.7.30曾提出相關資料,說明2016年對於臺灣也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時刻:

第一, 臺灣15到64歲勞動人口將史無前例地減少。臺灣勞工將由高峰1737.6萬人,從2016年算起的未來10年,每年減少13萬人。10年累計減少7.5%。
(這意味:臺灣在1700萬勞動力高峰時,經濟成長率勉強能保二,若勞動力減半,未來經濟會負成長。)

第二, 臺灣老人數達311萬,將第一次超越小孩數。
(這意味:臺灣一直在講人才危機,未來就連人力都出現危機。)

第三, 臺灣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將第一次突破40歲。
(這意味:過半臺灣人走入人生的後半場。)

今年當然肯定在政局上也有一個轉折點,人、事、局樣樣都在變,依據熱力學動力論,物體運動是趨向平衡最終達到靜止的。但人力資源可是要持續澎湃洶湧才好!

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沈唐

 

點擊次數:

Categories: 沈唐週話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