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April 29, 2021

有願望,但為何沒動力?!

字體大小:

昨天在看Line新聞時,跳出了MaxMara的廣告訊息。
畫面正中間林心如所站的樓梯背景,是在台南奇美博物館拍攝製作的。



這與我們的ICU圖卡「M5」,有許多巧妙的相似之處。



我在台南出生,這裡是極富人情味的生長環境。家人們都很接受命運的安排,土生土長,認份的生活。

一直到念大學,我這個鄉下小孩,才真正的來到台北,但也是待在台北市最邊陲的位置-木柵,對於物質世界的運作無知,但為了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我開始家教,靠一己之力,賺取微薄的薪資。

家教學生,全部都是「再興寶寶」,我從幼稚園陪讀、小學生伴讀(包含鋼琴課、圍棋課都要陪,還要念漫畫書給對方聽)、國中生英文作文、國四班數學解題,全部都教。

我這些家庭環境很好的學生,待人接物都非常有禮貌,但相處久了,就發現:他們也有自己的盼望,但通常不會說,因為說了也沒用,慢慢地就變成「有願望,但沒有動力」。

嚴格來說,其實不是沒有動力,是動力被轉移了,轉移到不能滿足願望、甚至與願望背道而馳的方向上,例如:先取得好成績、未來申請好學校!

我們的動力是由願望(欲望)引發的。
然而,願望和動力的方向並不是總一致。
當願望越來越強烈,動力隨之蓄積,而願望卻找不到合適的滿足路徑時,就只能通過別的路徑去釋放蓄積的動力。
難以被滿足的願望,容易引起對自身的攻擊、對周圍人和事物的攻擊。就像我這些家庭環境很好的學生們,他們年紀都不大,但都有情緒障礙與困擾,有些會大聲咆哮,有些會自虐拔指甲與頭髮,或者不善於表達自我、很容易哭泣、自暴自棄。

當一個人不知道該往哪裡使力的時候,如果力量匱乏還好,如果充滿力量,就容易向錯誤的方向使力。

於是會有南轅北轍的行為。
渴望好起來的抑鬱症患者,偏偏排斥吃藥;親密關係中的人,渴望改善關係,卻刻意製造沖突——這種刻意也是不得已,就像一塊充電池,想發揮蓄電的功能,不斷給自己充電,卻因為蓄電功能被障礙,把自己燒灼的很燙,當然也會燙人。

「M5」這張圖的樓梯,是我其中一位家教學生的家。他們家裡的客廳,有一個像奇美博物館的氣派樓梯,通往頂樓的房間,是我每次上課時,必經之路。
雖然每週與學生相處的時間都只有短短數小時,但我知道,自己是可以帶給他們開心快樂的,這樣上樓的腳步,自然會輕盈起來!

祝福大家 放下負擔、開心上樓!

沈唐 我懂你
 

點擊次數:

Categories: ICU心靈相談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