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fopen(/tmp/ci_sessionjmpmalpfa8e4l9dbo77liivudeoal8d0):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Filename: drivers/Session_files_driver.php

Line Number: 172

Backtrace:

File: /home/sftp/public/application/core/Base_Controller.php
Line: 94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sftp/public/application/controllers/Blog.php
Line: 7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sftp/public/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user (path: /tmp)

Filename: Session/Session.php

Line Number: 143

Backtrace:

File: /home/sftp/public/application/core/Base_Controller.php
Line: 94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sftp/public/application/controllers/Blog.php
Line: 7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sftp/public/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沈唐書摘《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
Image
June 02, 2022

沈唐書摘《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

字體大小:

楊定一博士所有在台出版的書籍,書齋都擁有,但至今只有摘錄過《唯識:新的意識科學》這一本書。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博士的觀點非常完整,且閱讀的過程,是個人的生命領悟,我不認為自己有資格再做任何詮釋,如果可以,會建議你閱讀全文避免我的斷章取義,也因此採取「書摘」方式,明確標註原文出處,頂多,搭配我的個人感想,讓同學們在字裡行間搜尋,能夠找到正確的路。

這本《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一書,它在書齋已經陪伴了我五年,這五年來我只要遇到精神的困頓、生命的虛耗,就會忍不住將它從書櫃裡拿出來,隨機翻閱,翻到哪一頁就認真讀那一頁,我把它也視為是與自己潛意識溝通的一種方式;2020年大病重生之後,我對生命又有新的感受,再閱讀此書產生更多共鳴且心心相應,也因此這兩年我就把它放在書桌上不再收起來,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常伴左右。

而今天要選擇《不合理的快樂:存在的喜悅》來做書摘,是因為福智的師姐邀請我至七月開辦的菁英營為新生們做一個生命故事分享,講題就叫做「快樂人生」。
我是「快樂冠軍」嗎?為什麼要找我來講這個主題呢?
親近我的人就會知道,我的生命歷練豐富,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成,或許是飽經風霜之後的早衰現象,我學習把病痛與苦難視為一種生命禮物,因為如果你一輩子都沒有痛苦過,你應該不會特別感覺到快樂,頂多就是覺得你的人生很順、很平靜而已;所以痛苦與快樂,是一體兩面,這種感受是比較而來的深刻,也讓我在面對生命無常時,學習謙卑與臣服。

而這樣的體悟,與楊博士這本書中諸多觀點,不謀而合。

以下,我將以書裡現有的「目錄」作為主架構,搭配頁碼,明確標示出處。
帶大家來看看,我們本來就應該快樂,而且生理架構就是在支持快樂,只因為現代習慣依賴頭腦理性分析,愛鑽牛角尖,讓我們變得不快樂。
該如何找回快樂呢...

P.32-41 快樂的條件-
我們很難用單一層面,甚至用多層面的變數,來預測或描述快樂。


收入高似乎更快樂。

經濟發展沒有讓大家更快樂。

已婚似乎更快樂。

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較快樂。

物質生活進步到某一程度,幸福感卻似乎不會有相對應的成長,這是「享樂適應」。簡單說,就是快樂久了,習慣之後就麻痺了,不再有這麼大的滿足感。
經濟學裡面有名的「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說,雖然在一個國家的某個時期,有錢人一般來說會比窮人快樂,但是隨著經濟成長,大家都變得更有錢了,社會的平均快樂程度卻不會因此而有所提升!
理由一是「適應」,二是「比較」。
結果是,即使客觀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理所當然」、「不如理想」、與「患得患失」,卻讓主觀感受到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上圖說明,人到了40歲,無論收入、已婚比例都是最高,生活滿意度(也就是快樂程度),依然不為所動。
因此如果你把金錢當作人生目標,那麼即使達到這一目標能夠快樂,也只是短暫的。

人要滿足到什麼地步,才可以快樂?
馬斯洛晚年擴充了需求階層,由五層變成八層,多增加了「求知」「審美」「自我超越」的需求。

P.53快樂是身心合一的體驗   
快樂是生命的振動
笑──發自內心的喜悅       

P.70-71先有哪個快樂?是身,還是腦?
這個問題,拿來問任何人,可能第一反應都認為--應該是腦的心情快樂,帶動身體的快樂。畢竟,一般都認為是腦帶動一切,而快樂又是個腦神經的反應。
然而,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可以一筆帶過的。
快樂,離不開身體的直覺。許多社會心理學的實驗已經指出,遇到一個陌生人,喜歡或不喜歡,都有一個身體直覺的部份。就像中國人會說順不順眼,外國人的說法是要看 gut feeling,也就是腸道的感覺。透過這些身體的直覺,決定了我們快不快樂,要靠近某個人,還是躲開。
不只對人會有這些反應,就連鑑賞藝術品或建築物、聽到音樂或歌曲,身體也有類似的直覺反應來表達喜歡或不喜歡。只是我們總覺得這些身體的直覺「不合理」,要不略過這些反應,要不就是事後再用理性來解釋自己的感覺。
看來,我們對「合理」或「理性」的依賴,不見得像自己以為的那麼理性。
舉例來說,我們有時和朋友爭辯,也許是社會倫理的層面,或價值觀的層面,而我們在爭辯時,早就有某個看法或立場。然而,在爭辯的時候,雙方都會訴諸理性,希望能合理化自己的立場,好讓對方接受。最有意思的是,爭辯下來,有時看似說服了對方或被對方說服,彷彿達成了共識。但是,不需要多久時間,雙方的表現又退回原點。理性的功用再怎麼發揮,以乎還是駕馭不了這些「不合理」的選擇。

回到感受和心情,每個人都有一個表面看來「不合理」的層面。人會莫名其妙地快樂,莫名其妙地悲傷,不知道為什麼就哭了或笑了...種種不合理的情緒。從人類演化的角度來談,這種直接的反應,很可能是為了達到物種生存的目的而保留下來的。有了這些「不合理」的反應,遇到危機時,不用花費時間在冗長的思考。可以說,遇到危機時,腦和身心是一體的,沒辦法區分出身體的反應在前或是在後,它們本來就是一體。其實,本來就是如此,只是一般的情況不那麼明顯,我們不會隨時體會到。
前面也提過快樂是生命的振動,是生命場,也是螺旋場。用「場」的角度來解釋,這些看似「不合理」的感受和心情,卻是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共鳴,是再合理不過的了。只要我們和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產生共振,也自然帶來快樂。
多年來,我描述身心結構時,都用一體或合一來表達。也就是說身心是一體兩面:腦,有身體的層面;身體的反應,也有腦意識的層面。兩者密不可分,也從來沒有分開過。
相信你開始明白,表面看來「不合理」的感受和心情其實是很科學、很合理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反應。


P.103 快樂和各種情緒,在腦的不同區域。
我們是透過腦,在體驗人間的喜怒哀樂。因此,要改變習氣,不是去壓抑舊的迴路,而是建立新的習慣。

P.106 簡單說,要找到快樂或其他正向情緒,從來不是去壓抑負面情緒,最多只是需要清醒地覺察、看到自己負面的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自然會開始消退,讓正向的情緒冒出來,而得到快樂的滋潤。


走路20分鐘,腦內啡含量開始提高。

P.110 痛快--痛,並快樂著
除了激烈的運動之外,性愛和高潮,也會促使腦部分泌腦內啡。甚至在很痛的情況下,例如生產這類特別折磨人身心的體驗,身體自然會釋放腦內啡,而在之後感到一種很深的放鬆,甚至平安。


P.118 相信你看到多巴胺的結構,會覺得相當不可思議。這麼簡單的構造,就是一個胺基(-NH2)再多連上幾個碳氫的結構,就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動起來,帶來積極進取的快樂(充滿期待)。


P.130 有沒有哪一個分子可以對付不快樂,讓壞心情可以踩個煞車?
血清素(Serotonin)就是。
看看上圖血清素的結構,也沒有複雜多少。
真是不可思議,我們心情,竟然受到這些再簡單不過的小分子影響。
血清素高的時候,對於被拒絕比較不容易受傷。也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還不錯。血清素帶來的成就感,可以減少一個人的不安全感,走向正向的成就循環。

P.137 上癮:對快樂的追求,成為不快樂的來源
腦內啡、多巴胺、血清素這些分子的運作,帶來各種層面的快樂。
人體內還有一種物質強啡呔 (dynorphins),作用與腦內啡恰好相反。強啡呔會引發厭惡感,讓身體不舒服,甚至讓人莫名其妙地生出種種奇怪的念頭,連自己都會害怕。有趣的是,生理需求沒有滿足時,也會產生強啡吠,促使我們趕快排解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生理的需求會生起,也會消失,就像是這些因子交替作用的輪迴。
很有意思,就好像人體內有這些苦樂交替的因子,讓我們在苦與樂之間來來去去,維持某一種平衡的狀態。有樂,就有苦,似乎是人間的常態。

P.140-141 除了運動之外,還有很多讓人放鬆的作法,例如潛水、拉伸、以油按摩,都會產生大量的腦內啡。在其中,按摩很特別,觸摸是傳遞感情的一種方式,按摩才那麼有效,可以釋放更多的腦內啡。
相對地,無論是言語的鼓勵或物質的獎勵,除了讓人放鬆,適時的獎勵還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也就是活化腦神經對下一次獎勵的期待,而讓一個人更積極進取。管理學才會主張,正向管理提高一個人工作動機的效果,比責罵或懲罰更好。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家能體會這個道理,而能真正發揮正向管理的好處。
然而,這些快樂,同樣地會消失,和前面所講的享樂適應一樣的。 
我會提這些上癮的物質,要表達的也是,想達到快樂,這些物質其實都靠不住。再進一步,任何透過物質而達到的快樂,同樣受制於享樂適應的原則,非但早晚會消失,甚至會造成負面的結果。
對不快樂的逃避,以及對快樂的盲目追求,反而成了我們不快樂的來源。

P.152 怎樣的人比較容易快樂?
快樂的能力,差不多有一半(44-52%)是由基因所決定的。

P.153 除了基因之外,怎麼活?怎麼看這個世界?也影響了我們快樂。

P.176 快樂可以流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發揮正面的影響。

P.230 信念的力量
潛意識心靈比一般意識的運作更快、更牢固。當「明意識」與「潛意識」所要的相衝突時,獲勝的永遠都是潛意識。
一般的成功學或心理學,會教你站在鏡子前面對自己重複:「我好可愛」或者「我的腫瘤一定會變小的」。然而,如果我們從小從周邊的人接收到的訊息是「喔,你不可愛、不漂亮、不夠好、不能幹、不行、不對、身體不好、又笨、又傻、會被騙。」這些早年的訊息會植入潛意識,成為潛意識編碼的一部份。
潛意識依舊是意識,雖然低於我們平時的注意,記憶卻落在身體裡。我常說每一個細胞都有它的記憶。這些記憶落在神經元管轄的範圍之外,卻時時刻刻在影響我們。這些「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訊息力量,會壓過種種刻意的努力。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潛意識心靈是可以改寫的,例如透過潛意識溝通、感恩的功課、以及按摩等種種身心治療,從更深的層面去改寫這些落在身心的程式。
雖然有這些種種治療,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靜坐。靜坐直接從腦部的結構、連結和迴路著手,重新建立新的路徑。不光影響到意識覺察的路徑,也改變潛意識運作的路徑。透過整體的結構改變,建立許多新的迴路,讓我們的注意力不會耗費在無用的負面路徑上。
舉個實例,以呼吸為主的靜坐法,不光影響到隨意的反應,也影響不隨意的反應。常常練習,就連睡覺、休息時的呼吸都會拉長,自然讓人留在副交感放鬆的境界,帶我們回到平衡點,把寧靜和快樂找回來。

P.262 我們從來沒有自由過 
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有自由意志(free will)。然而,仔細觀察,我們一生都離不開一連串的念頭,而任何念頭離不開因果。就好像籠子裡的白老鼠,他認為這個籠子就是他一切的生命,而老鼠和老鼠之間的互動,也就是他一生所可以得到的經驗。換了人類,人間與人生也只是如此。 
念頭本身是虚的,是在這個局限的時—空才有。人生也可以說是一連串虛的境界所組合的一個虛構現實。我們的每一個動作,包括念頭,包括任何體驗,都離不開種種虛構的條件的組合,而決定了我們的任何行為與舉動。可以說,一切都是老早已經寫定的。

P.264 人間也不帶來任何矛盾。
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活在人間,享受一些愉悦,忍耐一些心痛,而同時都知道,不管多好,多壞,那只是全部很小的一部份,不值得對這麼小的一部份反彈,而無謂地讓全部局限、萎縮到一個小部份。
這,才是自由。這,才是解脫。

P.268 我們就是快樂       
P.272 快樂,就是永恆
我們已經是快樂本身。

P.279 活在不確定,是最大的快樂
瞬間所帶來的一切,我都可以接受臣服,任何瞬間就不是一個問題。我成為一個見證人,看到甚至活出這個瞬間,再也不會被念頭或情緒帶走。
這,就是活在不確定。
讓一切自然發生,不會嚴肅的跟自己過不去,對腦而言,每個瞬間就是新鮮的,都在建立一個新的迴路。
這種新鮮永遠不會因為習慣而減低,這就是最大的秘密。生命會來照顧我們。

P.290-327 身心均衡,活出不合理的快樂   
臣服的練習
交託與奉獻   
P.330-369 從臣服到參,從參到臣服:打開不合理的快樂 
Who am I? 我是誰?
接受現況,從這裡開始       
Meditation of I Am 「我-在」的靜坐 
     

我把第玖、拾兩篇章,只標示了頁碼(P.290-369),不再做摘錄,是因為這兩大部分,是本書的精華重點,值得各位去把這本書買回家,放在身邊,隨時練習,擺脫妄念與浮躁,找回快樂。

好,一切都好。

沈唐 我懂你

點擊次數:

Categories: 沈唐書摘
share: